c.用人单位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,但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上述情形的,应支付经济补偿金。月工资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。
用人单位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,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的计算方法:
1. 合法解除劳动合同协议
a. 劳动合同满期自然终止或按照合同规定解除,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。
b. 用人单位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,并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,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:
-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;
- 严重失职,营运错误,致使用人单位受到重大损失;
- 严重违反劳动纪律,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;
-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c. 用人单位依据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,但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存在上述情形的,应支付经济补偿金。
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:经济补偿金 =月工资×工龄÷2,其中工龄按照一年365天计算,不足一年的按实际天数计算。月工资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。
2. 经济性裁员
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的经济性原因需要裁员的,应当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。
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:经济补偿金 =月工资×工龄×1,其中工龄按照一年365天计算,不足一年的按实际天数计算。月工资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。
3. 用人单位改变重大事项引起的解除劳动合同
用人单位变更重大事项,需要解除某些劳动合同的,应当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,并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劳动关系,不能协商解决的,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。
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:经济补偿金 =月工资×工龄÷2,其中工龄按照一年365天计算,不足一年的按实际天数计算。月工资不得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