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全球价值链理论:由美国学者格里尔提出,认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并建立全球价值链,可以通过分工和协同效应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
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增加和加深,表现在物资、人员、财务和技术等方面的跨国流动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经营活动。经济全球化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:
1. 比较优势理论: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·李嘉图提出,认为各个国家在不同产业上生产相对集中、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,可以通过贸易来实现互惠互利。
2. 因素禀赋理论:由美国经济学家柯林斯和赫克谢尔提出,认为不同国家的生产因素禀赋不同,如技术、资金和劳动力等,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禀赋的差异。
3. 内部化理论: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提出,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经营活动,是因为它们能够内部化组织和管理成本,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。
4. 新自由主义理论: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和海耶克等提出,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会导致市场失灵,自由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。
5. 依赖理论:由拉丁美洲发展经济学家卡多索提出,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,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加依赖发达国家。
6. 全球价值链理论:由美国学者格里尔提出,认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并建立全球价值链,可以通过分工和协同效应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。